发布日期:2025-04-16 来源:未知
乙肝肝硬化作为慢性乙型肝炎(CHB)疾病进展的严重后果,其防治已成为我国肝病领域的重要挑战。肝病早期症状隐匿,一旦出现黄疸、腹水、消瘦,往往已进入肝硬化甚至肝癌阶段。据统计,全球每年因肝病死亡人数超200万,中国肝病患者占全球半数以上,乙肝、脂肪肝、酒精肝等疾病正在威胁全民健康。
中国是全球肝硬化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据《2024年中国肝脏健康白皮书》数据,我国现存肝硬化患者超1000万,其中80%以上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相关。更严峻的是,肝硬化早期症状隐匿,约30%患者确诊时已进展至失代偿期,五年死亡率高达70%。
当代人的生活方式正让肝脏承受前所未有的压力:
01
饮食陷阱
高脂高糖饮食催生脂肪肝,我国成人患病率超30%;过量饮酒导致酒精性肝病,每日摄入酒精超40克即可引发肝损伤。
02
药物滥用
自行服用止痛药、保健品或中药,可能引发药物性肝损伤,占急性肝衰竭病因的20%。
03
代谢危机
肥胖与糖尿病引发的非酒精性脂肪肝,已成为慢性肝病首要诱因,10%-30%可能发展为肝硬化。
04
病毒威胁
乙肝病毒携带者仍超7000万,母婴传播、不规范医疗操作仍在制造新感染者。
这些伤害如钝刀割肉,日积月累终将击垮肝脏的防线。
传统西医治疗肝硬化以“抗炎、降酶、利尿”为主,但无法逆转肝纤维化。而中医强调整体调节,提出“肝主疏泄”“脾虚湿困”等理论,与西医形成互补。2023年《中医防治肝硬化临床实践指南》明确指出:中西医结合可降低肝硬化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中西医结合的“黄金组合”:
01 抗纤维化西药: 作用:抑制胶原沉积,逆转早期肝纤维化。中医配合:黄芪、丹参等药材可增强血管新生,改善微循环。 02 乙肝抗病毒治疗(如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 作用:抑制病毒复制,减少肝细胞损伤。 03 腹水管理 作用:利尿消肿,纠正电解质紊乱。 中医配合:五苓散健脾利水,减少西药副作用。 2025年爱肝日主题聚焦“中西医结合”,而乙肝临床治愈正是这一理念的典范成果。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义的“功能性治愈”(HBsAg清除+抗-HBs血清转换)已在中国成为可能!
慢乙肝治疗也在过去30年飞速发展。90年代以前,乙肝基本无可用的抗病毒治疗药物,只能做被动管理。到2000年以后,乙肝口服抗病毒药物——核苷(酸)类似物开始上市并迅速普及,长效干扰素也开始作为一线治疗使用,而后新型免疫调节剂和靶向治疗药物研究也不断取得进展,极大推动了乙肝治疗发展和革新。
近年来,许多直接针对乙肝病毒生命周期或激活人体免疫系统的新疗法的研发取得显著进展,包括靶向RNA的直接抗病毒药物(例如ASO)的研发和应用,直接靶向cccDNA的新药,治疗性疫苗和细胞治疗等免疫调节剂等各种有前景的药物研发等。
经历30余年,从“乙肝大国”到“防治先锋”,中国乙肝防治已进入了“存量时代”。在这个阶段,乙肝筛查率和治疗率双低的现状如同暗礁潜藏,是“消除乙肝”之路上的主要挑战。 从早筛早诊、规范治疗到长期随访的全病程管理体系,使终以患者为中心,
随着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和RNA干扰药物的突破,乙肝治愈率有望进一步提升。而中医在“治未病”领域的优势,将为肝硬化高危人群提供个性化预防方案。
公益救助
病症索引
快速就诊通道
>>本院热点推荐在线咨询